今天下午,美联储公布了他们最新的纪要。这次纪要比以往更重要,因为1月份的会议是美联储政策的转折点,从连续降息变为暂停。所以我们投资者有必要关注一下,纪要里面关于委员会成员暂停降息的思路,但与此同时,甚至可以说更为重要的信息是,这次委员会首次提到了关于缩表的态度,这是上次纪要没有的。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最新的说法。
首先是对于通胀的态度,纪要显示,美联储成员普遍认为通胀已经显著下降,但仍高于2%的长期目标,而且下滑的进度在过去一年有所减慢。这是暂停降息的一个原因。但在后续的措辞和描述上, 表明了美联储对于继续降息的立场还是坚定不移。比如说,纪要里面说,大多数的认为11月和12月的数据让通胀取得了显著的进展,只是需要更多数据确认这个趋势的可持续性。住房通胀已经出现下降。对于通胀前景的表述上,成员们认为有多重因素会导致通胀继续下行,比如薪资增长放缓,企业定价能力减弱,还有长期通胀预期稳定。总体反映他们对于通胀回落还是比较有信心的。
有意思的是,这次纪要对于劳动力市场的表述较为简单,有点蜻蜓点水的意味,基本上就是在说,各项指标都很稳定,并且认为在合适的货币政策下,这种稳定的情况会得以保持,只是需要成员们多加注意,防止出现意外恶化。从篇幅上就可以知道,目前劳动力市场并不是美联储的主要关切,只要保持现状,那么美联储的关注点就会更偏向通胀的变化。这也就是说,未来通胀的下滑幅度是决定美联储什么时候降息,降息多少的最主要考量。
至于媒体最在乎的关税,这次在纪要中只出现了一次。对,你没有听错,在21页里面,Tariff这个字只出现了一次,政府政策相关的字眼也只出现了4次,而出现的时候,更多是在描述它的变化,可能会让通胀的变化难以判断。整体的姿态就是政府的变动会让美联储的政策制定变得更谨慎,仅此而已。
然后就是关于资产负债表,这次纪要当中直接增加了一个新的段落来描述这方面,而这在12月份的纪要上是没有的,表明这次会议里面,关于缩表进行了一番较为深刻的讨论。首先,成员们讨论了缩表结束以后,美联储到底要怎么买国债,重点是是要买更多长债呢还是短债。大部分人都认为应该让美联储最终国债持仓的组合,和政府的债务期限相近。
所谓期限,就是国债到期的时间。自从2023年长期利率危机以来,财政部的债务发行就更偏向短债,因为流动性更好,可以降低利率波动,但这就会导致美国整体的债务期限因为短债偏多而缩短。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美联储未来也会购买更多的短债。
其次,多位参与者认为,在债务上限问题解决之前,可能暂停或者放缓缩表是合适的。这是因为债务上限问题,整个国债市场和银行系统带来更大的波动。这相当于是给了美联储什么时候缩表一个大概的时间线。根据2023年通过的财政法案,债务上限被推迟到了今年的1月1号,而且新的上限规模为36万亿,但这不是一个刚性的截止日期,会根据美国的税收情况而发生变化,财政部也还有腾挪的空间,按照彭博的报道,这个腾挪空间已经用了70%了,也就是说各项指标都表明,或许美联储结束缩表的时间会比预想的要早。而根据纪要里面对于各大交易商的采访,他们都普遍认为缩表结束的时间会在今年6月。
阿吉认为,比起降息,美联储结束缩表,可能更值得我们投资者期待,因为美联储的任何文字都是在管理市场的预期,不会无的放矢。既然花了一整段来叙述缩表讨论的结果,就说明美联储想要让市场接收到这个信号,而缩表结束的最直接影响就是会压低国债利率,那么对于美股来说,国债利率压低,特别是十年期利率的下滑,就意味着估值释放,会利好美股的表现。另外,更多流动性的释放也就意味着经济会更具韧性,能够更好地抵御川普关税政策的潜在冲击。整体而言,这件事可能是今年宏观上最利多美股的消息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美港股投资 » 美联储纪要解读:暂停降息与缩表信号,美股迎来利好?